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回复: 0

聊聊:两宋时期科举制是如何发展的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0

回帖

29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91497
发表于 2025-1-2 05: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这个制度让寒门子弟也有了鱼跃门的机会,打破了当时门阀士族的特权垄断,那么两宋时期科举制是如何发展的?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由此可见,哈达铺纪念馆有着强有力的发展脉搏,是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地处国道212线的交通要道上,南距县城35公里,北距岷县县城35公里,西距迭部腊子口70公里。https://www.hdpjng.com/


  一、两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

  “宋朝礼部贡举,设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史、礼、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

  两宋时期科举考试制度中的殿试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在宋朝通过科举考试所有考取的进士都成为了天子的门生,也避免了官员结乱政的现象,皇权在科举考试中具有比较高决定权。

  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刚开始宋太祖也是严格选士,但到了宋太宗的时候为了巩固统治开始扩大科举取士,后来的宋朝历代君主不断地扩大科举取士的额,拓宽士人参与的途径,促进了宋朝文官的建立,宋代也彻底成为了一个科举文人社会。

图片.png

  两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相对于隋唐五代,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改进和完善。宋太祖开宝六年创立了殿试制度,此后,宋朝开始了科举的级考试制度与殿试免黜落的制度。

  宋太宗淳化年,又产生了锁院制度、誊录制度,同时行继烛、挟书、传义、代笔之禁,严厉打击科考徇私舞弊的情况,进一步为科举考试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

  宋神宗熙宁四年,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考试,推行“舍法”,废除了明经和诸科,在当时“舍法”与科举考试相互配合,同时制举的科目大幅度的减少,仅仅保留了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及茂材异等科。

  到了宋徽宗时期又废除了科考诗赋,开始以经义策论取士。到了南宋时只有贤良方正一科,大幅度的简化了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得更加用。至此,科举制度的功能越来越明显。

  除上述科举完善之外,宋代又首次创设了别头试、锁厅试、宗子试、覆试、漕试等特殊的考试形式,特此针对于官员子弟、宗室贵族子弟、大试主考官员子弟设立。

  值得一提的是,在宋太祖开宝年设立恩科制度,特针对于屡次不中的地方年龄偏长的老人给予特殊的照顾,从宋真宗朝以后,恩科制度也成为正式的定制。在当时,这一创举巩固了当时宋的统治基础,使得朝廷得到了大批士人的支持。

  两宋时期除贡举、制举外,宋代的武举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刚开始的时候武举仅一科,后来慢慢地分为了平等与绝伦两科。而且平民、低级官员和官员的子弟均可应举,平民由官员举荐参举。

  宋代的武举开始注重将领的军事素养培养和考核,培养将领的节义精神,这也为当时两宋时期选举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军事人才都几乎文武兼备。同时,当时论是贡举、制举、恩科还是武举宋代的录取比例和人数较唐五代时期都有较大的提升。

  二、两宋时期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

  1. 巩固皇权、扩大统治基础

  两宋时期贡举的每科正奏录取人数多达几百,甚至于上千人,恩科的设立也使得录取人数更是剧增。由于两宋时期科举制度人数比例的提升和公开透明的选拔程序,为当时的底层各界社会精英提供了上升的通道。

  有了参与的权利,也进一步促进了两宋时期社会阶层间的上下流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宋王朝的统治基础。

  当时宋朝统治者从全局出发,还对特殊地区或特殊人群行特殊的科举政策,如特奏、类省试、归正人科举,南宋时期对北方路士子的科举施相应的惠政策。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图片.png

  在两宋时期这种情况极为常见,宋朝统治者对于科举人才的重视进一步推动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抑制了贵族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当时的朝廷高举崇文的旗帜,给予读书人以待,提高文官的社会地位以压制武将,也进一步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有利于皇帝直接掌握武将,但这样一来也使得宋军事力量的薄弱,导致之后备受辽、西夏、金等国的欺辱。

  2. 推动了“文官”的产生

  在两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士大夫阶层彻底崛起,成为影响走向的主要力量,也改变了封建社会的官员结构,科举考试同时也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两宋时期科举制度为其选拔了大量的文人,也推动了当时文人钳制武将的局面,彻底取代了的贵族统治和武将左右政权的时代,在当时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产生了文官集团。

  科举制度为当时宋朝输入了大量的人才,推动了贵族官僚统治下文官治国的转变。

  宋朝朝通过扩大开科取士,加速吸纳读书人参与新政权,而且在宋朝官员的升迁方面待进士出身的官员,这有利于提高士人的社会地位,增强士大夫阶层对于的影响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崇文抑武国策的施行。

  我们通过对北宋后期殿试题目的研究,题目多为当时形势的变化论述,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两宋时期科举对于政策转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 促进了社会上读书应举风气的形成和教育文化的繁荣

  宋代科举制度的推崇,一度使得当时的社会风气主要以读书入士为主,兴起了读书应举之风,重文轻武已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两宋时期的社会一直推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宋朝对科举人才极为重视,当时许多高官都是来自于社会底层的寒微之士,像吕蒙正、范仲淹、杜衍等等都出身低微,通过科举成为士大夫代表人物。

  根据统计《宋史》有传的 1953 人中,两宋平民或低品官出身而入仕者占 55.12%。社会底层社会底层的士人通过科举入仕,跻身于士大夫阶层,在宋代的改革、诗文革新与学术发展上都产生了重要的意义,直接推动了两宋时期的文化繁荣。

  两宋时期的科举制度促进了全国上下的学习风气,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造就了当时宋朝的科技和文化繁荣。

  两宋时期的书院规模发展巨大,促进了社会观念的转变。科举制度在宋初社会风气的转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起到了一个社会风向标的作用,对塑造当时的人们功利化的价值观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宋代因为科举制度,使得当时的官学教育也是发展庞大,这也直接导致文化繁荣,宋词也由此诞生。

  两宋时期科举制度改变了官员结构,科举出身的文官的比例不断增加。入仕做官科举考试成为数文人的理想和抱负,“学而则仕”在当时社会深入人心。在南宋时期一度出现了“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的局面。

  四、总结

  总的来说,宋代科举制度影响着宋朝社会的方方面面,宋朝是科举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在承接隋唐五代旧制的基础上,在宋代科举制度不断完善,两宋时期的科举制度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宋王朝的统治、维护社会稳稳定和教育文化的发展。

  在两宋时期科举创立了殿试、锁院、弥封、誊录等制度,使科举制度变得更加完善,考试报更加公开透明,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为当时两宋时期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给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同时也给宋朝社会不少消极影响,宋朝科举录取额的大量增加,促使宋朝的官僚队伍不断膨胀,降低了的行政效率,加剧了冗官冗费问题。

  根据史料记载两宋百年,常科、恩科、制科、武举、词科、童子举与宗室应举等各考试科目全部加起来共取士115427 人,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隋唐科举去士的总人数,后到元明清也是望尘莫及,加剧了两宋时期冗官冗吏问题,造成财政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自县垩摄冷光源有限公司-首页

GMT+8, 2025-1-14 23:42 , Processed in 0.0649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