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回复: 0

谈谈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施方案》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0

回帖

2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63792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6月4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数据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施方案》(以下简称《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外墙保温岩棉板的相关问题可以到网站了解下,我们是业内领域专业的平台,您如果有需要可以咨询,相信可以帮到您,值得您的信赖!https://www.rwjiancai.com/product/ecoration/19284.html





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在5月29日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上介绍,碳足迹通常是指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特定对象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特定对象包括产品、个人、家庭、机构或企业,石油、煤炭等含碳资源消耗越多,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大,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小。产品碳足迹是碳足迹中应用比较广的概念,是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材料的生产、运输、分销、使用到废弃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




《施方案》明确,从产品碳足迹着手,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规则体系兼具特色和国际影响,积极参与全球碳定价和气候治理,助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和美丽建设。




建设目标方面,《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衔接取得积极进展。




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产品碳足迹应用环境持续化拓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因子数据库与碳标识认证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




《施方案》明确多项任务,旨在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




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立足国情做好产品碳足迹国际通用核算方法和标准本地化工作,编制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核算方法、发布形式、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统一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要求。




发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先聚焦电力、煤炭、天然气、燃油、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氢、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制定发布核算规则标准。按照团体标准先行先试、逐步转化为行业标准或标准的原则,研制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行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团体标准推荐清单。对施基础好的团体标准采信为行业标准或标准。




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依托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先聚焦基础能源、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半成品和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发布产品碳足迹因子,建立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指导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报送产品碳足迹因子,充完善数据库。行业主管部门、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可根据需要依法合规收集整理数据资源,研究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与数据库形成衔接和补充。




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研究制定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明确适用范围、标识式样、认证流程、管理要求等。研究制定产品碳足迹认证目录和施规则。




建立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部门探索开展重点行业和细分领域的产品碳足迹分级评定和管理工作。鼓励企业参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自身和供应链碳足迹评价,推动企业挖掘减碳潜力、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产品低碳竞争力。




探索建立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在保障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鼓励企业以环境气候信息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或自愿性评价认证等方式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与报告。




节能保温材料:岩棉挤塑板橡塑硅酸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自县垩摄冷光源有限公司-首页

GMT+8, 2025-1-2 23:18 , Processed in 0.0526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